近日,洛阳市疾控中心开展2023年春季传染病风险评估会,多名与会疾控专家提醒,当前冬春更替且正值开学之际,是流感、流腮、水痘、结核及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及家长们需要关注预防。此外,洛阳近期疟疾输入病例明显增加,亟须引起警惕。多名专家为您带来权威提醒。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专家:洛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麻小龙
“冬春季一直是传染病多发季,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其他传染病的预防也不容忽视。季节交替时天气多变,人体适应困难,免疫力相对较低,易感染各种疾病。”麻小龙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学生开学后生活、学习在一起,一些寄宿制学校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麻小龙建议,学生日常要做好个人防护,如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少聚集。同时,要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接种相应疫苗,预防相关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广大市民和学生要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如有咽痛、发热、乏力等症状,可根据轻重程度采取相应防护、治疗措施,必要时应及时就医,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幼托机构、学校等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儿并送医。患者污染的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避免间接传播。
关键词:结核病
专家:洛阳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梁明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因这种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犯肺脏,所以我们常见的结核病为肺结核病。”梁明辉说,与呼吸道疾病一样,飞沫传播同样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学校、工厂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更有利于结核病的传播。
洛阳市2017年至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洛阳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高峰在3月至4月及9月,与开学季时间段基本相同(2021-2022年学校以网课形式为主,每月结核病发病数相近,不具有参考意义)。
防范结核病,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少聚集都是有效举措。梁明辉建议,中小学校应建立结核病防控监测管理体系,按要求配备校医,按规范开展新生、教职工结核病筛查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以及日常健康宣教制度,增强学校人员对结核病的认知等。
关键词:诺如病毒
专家:洛阳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所所长韩琳
近期,国内多地疾控部门提醒,诺如病毒进入发病高发期。我市中小学校园及托幼机构等场所同样存在潜在风险,且过去几年发生过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患者通常在感染后12至48小时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其中以呕吐症状更为多见。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时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韩琳说,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到3天后即可康复,极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重症或死亡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因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韩琳说,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还可通过该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或患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传播,由此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且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
目前,我市学校已陆续开学,建议家长或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师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注意洗手。平时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蔬菜瓜果要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更要煮熟煮透。患病期间,要注意及时就医或居家隔离并做好消毒工作。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当然,患病后也不要过于担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
关键词:疟疾
专家:洛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麻小龙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是由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人体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与结核、艾滋病并列为全球最严重的三大传染病。
疟疾的典型症状是患者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部分人员伴有头疼、腹泻等类似感冒、胃肠道疾病症状,往往因为症状类似其他疾病,进而出现被误诊或延误诊治时机的情况。2010年至今,我市一直维持消除疟疾状态,报告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
今年以来,洛阳发现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明显增加,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几乎与2022年全年发现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持平,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5岁,九成以上为非洲务工返回人员。
如:某县男子曹磊(化名),2023年1月19日从刚果(金)返回,1月26日出现发热、发冷、腹泻等症状,未前往医院诊治,自行在家服用退热药物。直至1月30日,曹磊因自行服药效果不佳而前往医院就诊,在向医生介绍有出国务工史后,被检查出疟原虫阳性。但此时,曹磊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肝衰等症状,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近期,我市已发现2例输入性疟疾重症患者,患者归国后出现发热症状,均误认为是感染新冠病毒所致,遂自行服药,导致延误治疗。”麻小龙说,因这种疾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易被忽视。他提醒,恶性疟疾发病后未及时治疗将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境外回来人员一定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就诊时要主动向医生说明旅居史。
麻小龙提醒,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的高度流行区,随着境外务工和旅游人员的增多,疟疾等疾病的输入风险也随之增大。对于出国人员来说,在出国前应详细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增强疟疾防范意识。回国后2年内如果出现发热、发冷、出汗等症状或乏力、发热、头疼等类似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国外旅居史,便于医务人员排查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