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区人民政府

偃师:“颜值”升上去 “气质”显出来
来源 : 洛阳日报   发布日期:2018-09-11   点击次数:14969次


初秋时节,偃师城区就像一幅崭新的画卷,多种风格和色彩融合碰撞,彰显着古都新城的独特魅力:洛河两岸花红柳绿,人工湿地白鹭嬉戏,城市道路一街一景,游园绿地见缝插绿,文化广场上市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创建,让城市更美好。今年以来,偃师市紧紧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总体部署,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引领,持续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让城市“颜值”升上去、“气质”显出来。

加强规划管理提升整体形象

每当夜幕降临,偃师市各主干道上样式新颖的灯箱、霓虹灯、电子广告牌就会次第亮起,让偃师的夜色变得绚丽起来。这是偃师结合“规划实施年”活动开展的临街牌匾户外广告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取得的良好效果。

今年以来,偃师市立足“一中心、一重点、六特色、美丽乡村全覆盖”城乡规划格局,完成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和中心镇、特色镇总体规划等报批工作,出台专项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编制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用好顶层设计为城建扩容提质。


河景1.jpg


与此同时,偃师市以“拆违”促“提质”,强力拆除了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的违法建筑和设施,消化违建存量50%以上。持续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智慧城管”建设,高标准做好城市清洁行动、市容市貌提升、户外广告规范、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打造管理亮点,提升整体形象。

统筹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游园多了,公厕好找了,道路也更畅通了,各种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善了,这才是我们向往的宜居宜业美丽新城。见证了偃师城市建设的前后变化,家住绿荫广场附近的居民李浩亭情不自禁地说。

李浩亭的感慨,代表了偃师人民共同的心声。去年以来,偃师市围绕提升区域通行能力,完成华夏路东延和文化路改造、新新路改造、张衡路改造等项目,启动实施滨河路、夏都大道南延、迎宾大桥、偃石路提升改造等工程,加快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

共建共享的成果正在惠及偃师人民。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偃师不遗余力推进各项工程,建成5座城市书房,形成“15分钟阅读圈”;城市区公厕总数达60座,实现“市区每500米有公厕”;城市区垃圾中转站总数达22座,切实提高垃圾收集转运效率。

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绿色花园

在洛河边,经常可以看到白鹭翩跹起飞的美景,我拍到过好多次了。偃师市摄影爱好者李长发说,洛河治理效果明显,水清岸绿,花红柳翠,不只是鸟儿喜欢在这儿安家,咱老百姓住着“河景房”也很幸福。

今年以来,偃师市厚植生态优势,加快推进“两河两渠”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伊洛河堤防加固、洛河生态景观提升等项目,打造层次合理、色彩丰富、自然衔接、通风透气的河堤生态绿廊。同时还建设以洛河北堤堤顶道路为框架、滨河慢行道为网络、游园步道为补充的三级道路系统,让群众岸上绿中行、岸下水边走。

全域国土绿化步履更加坚定。今年以来,偃师市重点实施龙少线、郑西高铁沿线等廊道绿化、村庄和企业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北邙生态修复及荒山造林等工程,完成2万亩以上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

创建,永不止步。近日,偃师市委、市政府再次发起城市创建总动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引领,“强筋壮骨”增“颜值”,“蕴含灵气”提“气质”,真正让偃师这座城市宜居宜业。(原文载于《洛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