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区人民政府

偃师精准发力就业扶贫
来源 : 河南日报   发布日期:2017-12-21   点击次数:11899次


“门口务工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1220日,在当地企业河南远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打工的偃师市缑氏镇贫困户杨世伟,谈起眼下的生活,用这句顺口溜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家企业先后吸纳包括杨世伟在内的10名贫困农民务工,帮助他们实现本地就业,可兼顾家庭和农活,每人每年可稳定收入1万元以上。

杨世伟的境遇正是偃师市加快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生动写照。偃师市立足本地扶贫实际,结合区域产业特点,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着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脱贫。据统计,截至11月底,偃师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557人中,有4639人实现转移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家住府店镇柏峪村的鲁万欣,需要照顾妻儿和年迈的母亲。今年6月份,市里组织的烹饪技术培训班走进了村里,给他带来了希望。“村里旅游业发展得不错,我们家又紧邻大路,我就学会了烹饪,在家门口开办了农家乐。”鲁万欣高兴地说。

偃师市通过搭建就业桥梁、培训劳动技能、开发公益岗位“三位一体”贫困户转移就业工作机制,有效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持续增加贫困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激发贫困劳动者的内生动力,坚决补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这块短板。

精准对接搭建就业桥梁。偃师市积极组织“农民工(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1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2016年至今已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3415人。

偃师市结合村情和群众技能需求,科学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开展多种就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先后在56个贫困村或非贫困村开展中式烹饪、家政服务、家禽养殖、葡萄种植培训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441人,同时对于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培训机构集中培训每人每天给予30元的生活费补贴,调动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该市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账,抽调专人为有就业意向、培训意向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服务。他们还精准设置开发公益岗位,为20个省定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地共开发了23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

立足产业优势来料加工促就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偃师市委书记宋义林说,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以产业促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作为“中国布鞋之都”,偃师市立足本地产业优势,通过来单加工、来料加工吸纳大量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有效解决了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就业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村“三留守”人员照顾等问题。

眼光向内,依托“门口”。偃师市积极协调区域内鞋业集中区域的鞋厂将鞋帮加工、绣花等业务外包到贫困村,组织承接地贫困群众集中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收入。偃师市金鸡鞋厂在府店镇车李、来定等贫困村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每年加工鞋垫、鞋面约50万件,参与群众400余户,其中贫困户160余户。

据介绍,目前,偃师约有300家制鞋企业进行区域内来料加工业务,带动群众就业1.5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00余名,每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

依托本地制鞋、针织等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以区域内来料加工业务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成为偃师市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

龙头带动“合作社+”就业

偃师因地制宜培育种植、养殖基地,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正在成为推动贫困户转移就业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依托22家洛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示范农民合作社和10余家协会组织,偃师市在贫困村通过“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经纪人+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带动和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生产收入。

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实际,偃师市重点培育设施农业、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基地,吸纳就业1500余人,引导参与贫困户每人每月获取2000元左右收益。依托葡萄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偃师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覆盖7个镇、15个贫困村和135个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带动123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企业帮带拓展务工渠道

偃师市民营经济发达,拥有制鞋、电线电缆、摩托车、针织、壁纸等产业相关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偃师市积极引导、调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脱贫,发挥龙头企业的扶贫帮带作用,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

偃师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通过捐资参与、在贫困村设立合作项目、直接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培训贫困群众技能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市工商联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动员60家规模较大、带贫能力强的企业定点帮扶53个贫困村与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通过发挥企业自身的信息、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转移就业,先后投入资金297万元,安置贫困人员就业91人。

该市发挥中小企业较多的优势,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偃师已经建立了9个扶贫车间,另有13个正在建设中。邙岭镇东蔡庄村扶贫车间招商后进行汽车防滑链加工,安排2名贫困劳动力,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山化镇王窑村光昌鞋厂,租用扶贫车间开展制鞋生产,安排劳动力30多名,其中贫困劳动力10余名,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增收问题。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偃师市代市长何武周说,下一步,偃师市将以产业扶贫为契机,以转移就业为抓手,进一步聚焦问题、紧盯目标,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的就业、增收、脱贫,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偃师特色的转移就业脱贫之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原文载于《河南日报》20171221日第一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