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公司出口形势持续看好,今年第四批外贸出口型三轮车将借‘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启运,主要发往埃及、安哥拉、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和地区。”10月19日,在位于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洛阳大志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兵兵正在车间里忙着安排装箱交货事宜。
洛阳大志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获得工信部许可,成为全省同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获得一级资质的企业,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全面告别了代加工经营,以新的“大志”自主品牌拿到了市场“通行证”。
高兵兵告诉记者,过去,公司为其他品牌代加工摩托车产品,研发等核心环节掌握在他人之手,新型号研发和市场开发“绊手绊脚”。如今,企业可以以洛阳为全国总部,放手开展自主研发,拓展全国销售市场。公司自7月29日发布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款低速四轮车后,单月订单量达3000台,环比增长超50%。
一辆车载来一个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第一辆三轮摩托车,历经20多年市场风雨激荡,偃师市三轮摩托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家庭作坊式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铸就了金光闪闪的“中国三轮车之都”招牌。
三轮摩托车产业,只是偃师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偃师市民营经济起步早,从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目前的三轮摩托车、鞋业、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的雏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偃师市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创新+服务,厚植成长沃土
作为豫西地区首家主板上市民营企业,河南通达电缆公司去年成功收购了为军用飞机、民用客机等提供精密零件加工的成都航飞航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迈出“民参军”的重要一步。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良好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的沃土。
“产业升级、项目建设、非公经济是偃师市当前着力抓好的‘三件大事’。”偃师市委书记宋义林说,“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偃师市提出“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评论、实践作结论”,鼓励企业敢闯敢干敢创新,并出台《偃师市强信心稳增长促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偃师市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落实意见》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
围绕洛阳市“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结合地方实际,偃师出台《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方案》,针对每个产业发展特点制订了专项行动计划,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路线图”。
偃师市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公开3943项权责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门式申报、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加快项目(企业)审核、手续报批。他们实行党政双月联评会、市政府班子每周碰头会和“四大专题周例会”制度,健全市领导分包、首席服务员小组服务、半月督查等机制,建立台账,统筹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中的土地、环保等问题。
偃师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把232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极大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新注册企业大幅增加。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偃师市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市场,建立50家企业项目融资台账,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仅今年以来,偃师市就协调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62.56亿元,帮助企业使用还贷周转金3.4亿元。
春风吹拂,“活水”浇灌,偃师市三轮车新能源车、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电线电缆、制鞋、耐火材料、石化管件等六大优势产业茁壮成长,一个“股东有回报、企业有效益、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经营讲信用”的民营企业集群脱颖而出。
创新+展会,民企唱大戏
6月,“根在河洛,鞋作共赢”2017中国布鞋之都·偃师秋季产销对接会举行,吸引了境内外数百名经销商、鞋企代表参加。
一个县级市举办的展销会,何以受到那么多的客商青睐?
“外商开车来这里,就算是迷路了,也能找到一家家鞋企。”偃师市诚信鞋材复合厂的总经理任保卫带着客商走访时,幽默地说。
一组数据印证了任保卫的说法:偃师市有制鞋企业630家,相关配套企业420家,产业链条上的加工户、加工点约2400个,从业人员10万余名,产品涵盖了注塑布鞋、PU布鞋等十多个品种,年产各类布鞋近5亿双,产值达70亿元,产量占全国布鞋市场的1/3,并出口国外。
今年春天,2017年第五届中国(偃师)三轮车新能源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偃师举行。广州大运、广州五羊、西藏新珠峰、重庆力帆等全国60多家知名摩托车企业参展,经销商、行业专家等上千人参会。
应邀出席的客商在参观时惊叹:偃师竟然有全国三轮车生产最完善的产业链条,方圆3公里内,聚集了整车及零配件企业182家,形成了快捷高效的“半小时供应圈”,即一辆整车生产需要的所有零部件30分钟内可送达生产线。
“中国(偃师)三轮车新能源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三轮车新能源车产业年度盛会,在全国三轮车新能源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会展部的刘薇如此评价。
鞋业、三轮车业两大“展会+峰会”,不仅让参展企业赚足了眼球、赢得了市场,更让他们接触到了行业前沿的新思想、新潮流、新科技。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偃师的产业影响,产生了招商聚合效应,提升了偃师“中国布鞋之都”“中国三轮车之都”的知名度,彰显了区域发展优势。
创新+载体,“双倍增”提升竞争力
“去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已破亿元。”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洛阳建龙公司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分子筛系列产品及提供技术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空气分离、环保节能、家电制造等多个领域。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洛阳建龙公司为何市场销售一路“飘红”?答案是:科技创新!
该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并组建了河南省无机吸附材料院士工作站。今年以来,公司实施一系列技术革新项目,降低产品能耗,提升生产效率。“以JLOX—500系列产品为例,我们通过调整焙烧等工艺参数,使得生产线产能增加30%,同时平均能耗降低3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成为偃师民营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偃师市每年市财政设立5000万元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金进入技术创新领域。实施创新龙头企业、高层次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先后组建了省社科院偃师分院、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偃师市着力打造洛阳建龙公司分子筛省级院士工作站及研发中心、申安LED新光源研究院、大河新能源车辆研究院、东风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中心等20多家省、市级研发平台,为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增添了新的活力。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及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洛阳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都给偃师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宋义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抓好产业升级、项目建设、非公经济“三件大事”,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引导增强民间资本的信心预期,充分挖掘民间资本的潜力,在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壮大综合实力上实现突破,为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贡献力量。(原文载于《河南日报》2017年10月21日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