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第五届中国(偃师)三轮车新能源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偃师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广州大运、广州五羊、西藏新珠峰、重庆力帆等全国60多家知名摩托车企业的负责人及行业专家齐聚偃师市集聚区,共话行业风云,探索升级路径。
据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人员介绍,今年已经是偃师市第五次举办行业盛会,这次新能源展览会,参加布展的国内知名企业有82家,其中特装展位36个、普装展位46个,展览产品以“新”为主,包括目前国内这一行业的众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引领产业方向,展示发展潮流,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会展部刘薇说:“中国(偃师)三轮车新能源车展览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五年来,峰会都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三轮车新能源车产业年度盛会,在全国三轮车、新能源车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
紧盯市场——加快转型升级
偃师是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年产销三轮车新能源车占全国市场的40%左右,区内整车及配套企业由展会开办前的100多家发展到323家,大运、隆鑫、珠峰、长江等国内知名品牌均在偃师设立生产基地,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7家,从业人员3.8万人,年产三轮车新能源车超120万辆,年产值200多亿元。
就是这样一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基地,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在谈到偃师三轮车这个庞大的产业这如何转,向哪转的问题时,偃师市委书记宋义林说:“五届论坛,使我们产业集聚区的招商人员、管理人员、入驻园区的企业家对一线市场有了敏锐的认知;对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了清晰的路线图,那就是尽快实现燃油向电动、普通向特种、三轮向四轮、摩配向汽配四大全面、快速转型,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可持续发展。”
图:市委书记宋义林在峰会上听取讲解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市场低迷等行业痛点,偃师市三轮车转型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可喜案例:大河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联合汽车公司的出口合作项目,目前右舵车样车已设计完成,迈出了“大河车”走出国门的第一步;极诺电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目前年产销低速电动四轮车8000—1万辆,并在去年成功登陆中原股权交易中心。
坚定信心——把产业做到极致
就产业发展的规律来讲,偃师市实现了产业“链条发展”的终极目标。
偃师市集聚区有着全国三轮车生产最完善的产业链条,集聚区方圆3公里的半径内,汇聚了整车及零配件企业182家,形成了快捷高效的“半小时及时供应圈”,即一辆整车生产,所有零部件30分钟内可送达生产线。除供应本地外,还辐射周边的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理论上来讲,具备培育最强产业竞争力的一切基础。
除了产业链条优势外,偃师市在人才积累上也具有优势,目前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已拥有高科技人才1200多人,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2万多名;在科技研发上,偃师市集聚区建设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洛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还装备工业机器人80余台,这都为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在本次展览会开幕式上,河南省摩托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摩托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服务站;国家摩托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安)服务站同步揭牌投用,进一步在全国奠定了偃师三轮车的行业位置。
偃师市市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李灵敏说:“未来,偃师将紧盯国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动向和战略布局,积极承接、引进电动客车、电动轻卡、电动特种车等项目,逐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到2018年,引进2家以上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到2020年,努力把偃师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车产业基地。”(来源:河南日报,有增删)